商业银行上半年录得净利1.3万亿,息差有望企稳回升,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26%

来源:时代财经   2023-07-29 10:47:06
A+A-

来源:图虫创意

过去的2022年,对于银行业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,全球通胀处历史高位,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减弱,金融市场大幅波动。

2022年,央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分别下行15个、35个基点,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,同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,稳定银行负债成本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把经营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,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,通过贷款、债券、租赁、债转股等工具,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全口径资金超6.4万亿元。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同时,持续调整优化结构,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、竞争力和普惠性。”工商银行(601398.SH)行长廖林在2022年财报中如此总结表述。

服务实体经济,构成商业银行在经济预期放缓背景下的发展主线。2023年上半年,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2.6%,但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.5个百分点;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.74%,较2022年末的1.91%下行0.17个百分点。

7月31日,时代财经根据企业预警通等相关数据整理发布《蕴力引领,潜程无限——时代财经 2023年中国银行业“成长力·领先力”榜单》,分别评选出领先力银行50强、最具成长力上市银行30强、最具成长力非上市银行30强,敬请关注。

2023年,盈利、息差一定程度上仍承压,银行业怎么走?

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

7月27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,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2.6%,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.5个百分点。

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初步统计,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,较年初增加2021亿元;不良贷款率1.68%,同比下降0.08个百分点。2023年一季度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.1万亿元,不良贷款率为1.62%。

上半年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.8%,保持较低水平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加4561亿元。拨备覆盖率为206.1%,持续保持较高水平。
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上半年信贷投放增长较快,人民币贷款新增15.73万亿元,同比多增2.02万亿元,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,贷款投放呈现4个特点:贷款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、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、企业贷款成本进一步下降、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的特点。

具体来看,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,国内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%,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多增9016亿元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.7%,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.39个百分点,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保持低位。

7月28日,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,“近年来,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,金融资产收益下降,成本收入比有所抬升,导致银行净息差整体收窄。但尽管上半年利润增速下滑,利润依然保持增长,在这几年复杂经营环境之中,银行加大逆周期调节,顶住了巨大经营压力,可以说成绩亮眼。”

目前上市银行未披露2023年半年报,不过从一季度业绩来看,A股42家上市银行中,有40家录得盈利,净利润涨幅最大的三家分别为杭州银行(600926.SH)、江苏银行(600919.SH)、无锡银行(600908.SH),涨幅分别为28.11%、24.83%、23.18%。

服务实体经济方面,国有六大行在2022年年报中均有总结。

工商银行称,2022年通过贷款、债券、租赁、债转股等工具,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全口径资金超6.4万亿元;中国银行(601988.SH)表示,已持续优化优化行业信贷结构,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16.72%至1.81万亿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同比增长10.5%至1.74万亿;建设银行(601939.SH)则称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460.17亿元,较上年增加789.56亿元,主要为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。

净息差有望企稳回升

根据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2022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.91%,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,当时为自2010年以来净息差首次跌破2%。

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则显示,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.74%,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净息差分别较2022年下行21BP、16BP、4BP、25BP至1.69%、1.83%、1.63%、1.85%。

周茂华分析称,银行作为周期性行业之一,其盈利与宏观经济表现联系紧密,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,企业经营状况改善,金融资产收益逐步回升,宏观政策改善等,银行净息差有望逐步企稳回升。

至于稳定净息差的具体举措,周茂华认为,银行需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在稳定负债成本基础上进行优化,合理测算和控制长期限存款产品发行量。同时,合理降低低收益资产占比,稳步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,创新产品和服务,积极推动中间业务和轻资本业务发展,为银行带来尽可能多的活期存款。

若以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《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(2023年修订版)》,合格审慎评估指标中净息差不低于1.8%(含)为100分的标准来看,国内多家银行或将被扣分。

中金公司在5月一份研报中指出,今年一季度1.74%的净息差环比下降17bp,季度降幅创2017年一季度以来最快,主要由于去年LPR降息在一季度贷款集中重定价,以及贷款需求偏弱、价格竞争激烈。

2022年至今,LPR经历了四次下调。2022年全年共三次下调,1年期LPR共下降15个基点至3.65%,5年期以上LPR共下降35个基点至4.3%。2023年6月20日,1年期LPR与5年期LPR双双下调10个基点分别至3.55%、4.2%。

存款端方面,2022年至今,国内存款利率整体上经历两轮调降。2022年9月15日,国有大行开启第一轮存款利率下调,彼时包括活期、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纷纷下调10至15个基点,此后中小银行纷纷跟进下调。

2023年6月,国有六大行开启第二轮存款“降息潮”,各期限存款利率再次下调10至15个基点。调整后,3个月、6个月、1年、2年、3年、5年期利率分别为1.25%、1.45%、1.65%、2.05%、2.45%、2.50%。

中信建投6月一份研报分析称,中国内地银行业的劣势之一为信贷风险补偿被持续压低,体现为过去三年持续下降的贷款风险溢价,尽管这是中国内地银行业全力支持实体的表现,但也积累了定价不足以覆盖风险的潜在隐患,在经济恢复正常进程中急需扭转。

开源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刘呈祥则认为,2023年,监管层面不再提及对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的增速或增量考核要求,大型商业银行“让利”压力减轻,也将打开小银行、小微金融发展空间。

标签:
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西方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